文创园区作为培育和发展文创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疫情中曾一度陷入沉寂。即使是现在,仍然或多或少地面临着游客不足、活动遇冷等困境。然而,闵行区七宝镇的一家文创园区却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多元化经营,努力找寻出了一条解围之道。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听听园区CEO的经验分享。
依赖线下业务,经营面临困境
上海麦可将文创园是上海较早的纯体验式文创园区。园区内的纸箱王创意馆,是上海第一家以纸为主体打造的主题空间,馆内有根据不同纸材特性制作出的1000多种产品,例如能承载300斤重量的纸桌椅,以及能在250度的高温下烹煮的纸火锅等等。但由于业态是以线下到场实际感受为主,疫情期间几乎没有任何收入。
上海麦可将工业有限公司CEO刘亦展告诉记者,纸箱王的困境只是园区的一个缩影。由于园区内大部分都是线下体验类的企业,因此基本面临相同的状况,即疫情期间在基本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还要支出像员工工资等一系列的成本,目前大多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为了缓解企业压力,我们给所有园区内的企业免了两个月的租金。而我们投入建设的工程项目也遭遇停摆,工期的延误以及所有工人的费用都给我们造成严重的损失。”
刘亦展进一步介绍道,暑期其实是园区各项活动开展的旺季,但如何在兼顾疫情防控的同时,开展好自身业务是目前最大的难点。但他同时也表示,为了助力文创产业的复苏,政府出台了很多的扶持政策,切实地帮助到了企业。“在相关委办局的协助下,我们企业进入了纾困白名单中,目前在积极跟银行申请关于金融纾困的费用,预计增加贷款1000万左右,用于度过这次的危机。”
博主达人、新媒体矩阵协同发力
探索数字化转型新方向
此次的疫情让刘亦展深入反思园区的运营模式,他清晰地感受到了园区在新媒体方面的投入以及数字化转型上的不足。由于以往过度依赖线下的沉浸式场景体验消费,导致园区面对疫情导致的突发状况措手不及。因此,改变迫在眉睫。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投入新媒体的运营,一是借助与园区特色关联度较高的网红博主、达人的流量,合作进行产品的销售。二是通过自身的新媒体矩阵,将园区内的企业和匠人分梯队、分阶段投入不同的媒体平台做內容和产品的推广,如抖音、小红书、大众点评等平台。”刘亦展说。
同时,园区也在努力尝试数字化转型,将借由过去与知名IP合作的经验,如与故宮文创合作产品等,扮演好供应链的角色,将园区企业的产品结合知名的IP,向数字藏品(NFT)的方向进行探索,“目前参与沟通的合作平台包括时藏(新华社主管的中国搜索旗下的数字藏品平台)和阿里拍卖等,与他们共同探讨数字化文创产品的研发。”
探索线上的同时,也要同步改造线下。刘亦展告诉记者,目前园区的线下活动也在逐步融合线上的资源,园区通过过去长期积累的顾客资源,来进行社群管理,以“强关系”來带动产品的销售。“近期恢复的一些暑期体验营活动,我们就会汇整最新的课程名单,主动发送给居委、社区学校以及课外机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兼顾防疫的要求下采用‘小班制’教学,分时段、分批次,约有上百名青少年参加。”
文创+旅游
活用园区资源打造沉浸式体验
虽然在此次疫情中受到严重冲击,但刘亦展对于未来仍然保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在政府精准防疫的政策下,疫情终将被有效控制,而营商环境的持续向好,则将给予企业更好的发展前景。
在他看来,对线下业务持续性地转型升级,通过沉浸式的场景消费将文创和旅游做深度的融合,是文创园长远的发展目标。“目前预计投入3500万用于文创酒店的建设,目标是成为闵行区乃至上海市最具特色的文创主题酒店之一。园区过去可能更多的是属于体验式的内容,现在可以融入住宿和餐饮等业态,并活用园区内企业的各种资源,来打造全新的文创产品。”
他以园区内的木艺文创故事馆向记者举例,以往游客来木艺馆内学习榫卯结构文化,上一堂课只有一两个小时,可能无法感同身受地体验其中的奥妙。现在园区则将木艺馆中的元素,如床、椅子等家具搬入文创酒店的主题房内,来进行全场景的沉浸打造。“让顾客在这边住一晚,对文化、住宿体验留下深刻印象,打造吃、喝、玩、乐、住复合经营的生态体系,使更多的游客能延长滞留时间。”
谈及中长期整体规划,刘亦展表示,园区未来还将深耕文创,把过去经营中好的内容,建立成可输出性的模式体系,如结合场景、展览、主题特色等内容打造的文创酒店体系,以及园区内现有的丰富多样的体验内容等,“我们也希望能够把具有传播性、话题性以及教育意义的特色内容,输出到更多的旅游项目里面,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我们也看好国内未来的文旅市场,长远的目标是成为全国文旅消费市场中最强的内容供应商之一。”
来源:今日闵行官方微信